jswd
山東茂隆新材料 2023-07-26 1709
有哪些施工要點需要注意,可以用來修建漿砌片石擋土墻?
一、施工設備:
勞務合作隊需要自備手推車、鐵鍬、鋤頭、大鏟、瓦刀手錘、手鑿、水平尺、勾縫條、扁擔和坡度門架等工具,而每個施工段面必須配備小型拌合機、水泵、鐵板和磅秤等基本機械設施。
二、材料要求:
工程中使用的石料必須具備均勻、堅硬、不易風化、無裂紋和表面清潔的特點。片石的形狀不受限制,但其中部厚度不能小于15cm。在選擇水泥時,應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,不允許混合使用不同品種的水泥,且嚴禁使用過期失效的水泥。細集料應采用堅硬耐久且粒徑在5mm以下的天然黃砂,砂的含泥量不得超過3%。
三、安全措施
施工人員必須戴上安全帽和防護手套,并且在進行高邊坡施工時,需要配備防護繩、吊帶和警示標牌。在清除松石的過程中,需要有專人指揮,并且在人工修坡時要注意塌方、滑坡等潛在風險,并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,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發(fā)生。施工現(xiàn)場的電器操作應由專職電工按照規(guī)范進行。同時,需要檢查作業(yè)區(qū)內使用設備和電線是否存在漏電情況,并在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時立即進行修復。電器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穿著合格的勞保服裝和標準絕緣手套。在雨雪或潮濕天氣下,不宜在露天使用電器設備。施工現(xiàn)場的用電設施應該配備漏電保護裝置,并且配電盤應采取防雨雪措施。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應該進行接地保護。配電盤上的各種線路應標注編號和用途。在維修配電線路時,應懸掛“禁止合閘,有人操作”警告標志。停電和送電必須由專人負責。
在搬運石塊時,應保持步調一致,確保施工便道寬度和強度充足,以確保運輸?shù)陌踩?。在人工鑿巖時,必須注意防止石塊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。在操作攪拌機時,必須遵守相關規(guī)程,絕對不能進行違章操作。
四、施工準備
施工現(xiàn)場要求三通一平,水泥、黃砂、石料的質量指標已經(jīng)通過試驗室抽檢合格。進場的施工機具設備能夠滿足生產(chǎn)要求。操作工人、施工隊負責人和技術員已經(jīng)接受過技術交底。根據(jù)圖紙要求,已經(jīng)完成了測量放線工作。對于有坡度要求的砌體,已經(jīng)搭建好了自制的坡度門架。施工用的水泥、砂、石料應該進行分類堆放,而水泥則需要在下面墊上蓋子,以防止雨水和潮氣侵入。砌筑砂漿的配合比應根據(jù)設計要求和現(xiàn)場材料實際情況,由實驗員進行確定,并寫在標示標牌上。
五、基礎測量放線
根據(jù)設計圖紙,使用全站儀準確標出基礎四個角點的坐標位置,精確測定擋土墻基座的主(水平)軸線、起始點和結束點以及沉降縫的位置。根據(jù)實際施工需要,使用水準儀測量擋土墻各點的原地面高程,以確定基坑的開挖深度。設置施工水準點,將軸線和墻身線延伸至作業(yè)段面之外。
六、基坑開挖
在開始挖掘基坑之前,需要先清理排水系統(tǒng)以確保地面排水順暢。在使用挖掘機進行挖掘時,嚴禁過度挖掘以避免對基底原狀土的干擾。挖掘至設計基底時,需要預留20cm并進行人工刷底和修整,以確保基底平整,并符合幾何尺寸和高程的要求。基底需要刷成10%的反坡,以防止擋土墻向外滑動時墻內土的擠壓力。在挖掘過程中,需要確保邊坡的穩(wěn)定性,如果遇到石方,則需采用人工淺眼爆破?;椎拈_挖平面尺寸應比設計尺寸加寬約50cm;基坑的坑壁坡度應根據(jù)地質條件、基坑深度和施工方法等情況采取相應的坡比。如果在基礎開挖后發(fā)現(xiàn)與設計情況不符,應向相關部門匯報,并根據(jù)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設計。當基坑挖掘到設計標高后,需要檢查基底的承載力,在監(jiān)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立即進行基礎施工。在挖掘基坑的土方時,如果有條件可以堆放在場地上,必須留足回填所需的好土;多余的土方應一次性運走,以避免二次倒運。當在基坑邊棄土時,堆土必須距離基坑上口邊緣1.2米以外,并且高度不得超過1.5米。任何土質基坑在挖掘至標高后,不得長時間暴露、擾動或浸泡,以免削弱基底的承載能力?;娱_挖完成后,應進行放線復驗,確認位置無誤,并經(jīng)監(jiān)理工程師簽認后,方可進行基礎施工。
七、漿砌基礎
1、在開始砌筑之前,應該先清洗石料表面,然后用水濕潤。在基坑的內外兩側,要立起桿子并掛上線,確保外側面線整齊平直,并且逐層遞減。
2、在進行基礎的砌筑時,應該先澆筑漿料,然后再砌石塊。
3、要求基礎沉降縫與墻身設置相同。
4、在基礎漿砌完成后,立即采用透水性材料進行分層回填基坑,使用小型機械進行分層夯實,并確保表面略微傾斜向外斜坡,以防止積水滲入浸泡基底。
5、基礎漿砌工藝和墻體工藝基本一致。
八、砂漿拌合
1、為了確保砂漿的實際強度,砌筑砂漿的標號應為M7.5,并且配料時強度要求不小于8.7Mpa。配料時使用重量計進行施工配合比,采用小型攪拌機械拌合。如果使用P.O32.5水泥,砂漿的設計配合比應為水泥1:砂5.1,根據(jù)砂的含水率適當調整摻水量。砂漿的投料順序為先干拌砂與水泥,然后加水濕拌,濕拌時間不得少于45秒。砂漿應隨拌隨用,保持適宜的稠度(30-50mm),一般應在2小時內使用完畢。如果發(fā)生離析或泌水現(xiàn)象,砌筑前應重新拌合,已超過時限或已凝固的砂漿不得使用。拌合好的砂漿應由手推翻斗車運至砌石現(xiàn)場,并堆放在干凈的鐵皮上,嚴禁存放在地面上。
2、除了向漿砌施工現(xiàn)場下發(fā)砂漿配料單外,項目部試驗人員還需執(zhí)行“開盤鑒定”職責。所謂“開盤鑒定”是指在施工現(xiàn)場檢查水泥、砂、拌合用水是否與配料單中的品種規(guī)格相符,以及檢查每盤摻配的材料數(shù)量是否符合要求。砂應該先裝入手推車進行過磅,未經(jīng)過磅稱重的砂不能直接鏟入攪拌機料斗內。應該在手推車內使用墨汁標出水平線,將重量轉換為體積,以便施工更加便捷。
九、漿砌墻身
1、在砌筑之前,應該根據(jù)設計放置實際樣品,以便控制墻體內外側的坡度。為了實現(xiàn)這一點,在砌筑之前,需要使用松木板來固定坡度架,并將其立在砌筑段的兩端。使用坐漿法來掛橫線,以進行分段分層的砌筑。分段位置應設在沉降縫處,并且各段水平砌縫應保持一致。在砌筑之前,應對片石澆水濕潤,并清洗掉石料表面的污垢。分層砌筑時,每個工作層由2-3層石塊組成,每個工作層的水平縫大致平整,不同層位的豎縫應錯開,不允許貫通。
2、每層砌石都應先坐漿后砌石,坐漿厚度應使石料在擠壓安砌時能緊密連結,且砌石砂漿密實飽滿。應選用具有比較整齊表面的大尺寸石塊作為定位石(角隅石)及鑲面石。分層砌筑時各砌層應先砌角石,后邊石或面石,最后才砌筑腹石。外圍固定砌塊應與里層砌塊交錯連成一體,定位石的砌縫應滿鋪砂漿,不得鑲嵌小石塊。
3、在建造磚石墻時,必須遵循一系列規(guī)定。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開始砌筑腹石時,必須保證石塊的大小搭配合理,它們之間的砌縫互相交錯、咬搭,砂漿必須密實。不允許在石料之間沒有砂漿直接接觸,也不允許在干填石料后鋪灌砂漿。對于片石的使用,必須避免豎立使用,并且在砌筑時必須將尖銳突出的部分敲除。一般情況下,較大的石料應以大面為底。漿砌片石時,需要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狀,將大小砌石相互交錯的銜接在一起。在下層石塊砌筑時,應考慮上層石塊的接砌方式,并在砌筑過程中留下石料的縫隙,保證2公分的深度,以利于勾縫。平縫與豎縫寬度不大于20mm,較寬的砌縫可用小錘將小石片敲入擠塞,但石片必須被砂漿包裹。在砂漿未凝固前,必須將砌縫砂漿刮深不小于20mm,為以后勾縫做準備。
4、為了防止表水進入,漿砌片石應嵌入邊坡內0.2m。當相鄰擋土墻的高差較大時,應先砌筑高墻段。在砌筑中斷時,需要用砂漿填滿砌筑好的石層空隙,并在再次砌筑時確保石層表面清潔,用水濕潤,同時在工作縫處留有斜茬。
5、當靠近設計高度時,應使用平整的石塊砌筑漿砌的頂部,并使用水泥砂漿進行整體找平。頂面的橫向流水坡度應保持在2%。在砌體的施工過程中,必須隨時檢查平面位置、斷面尺寸和坡度,以確保砌體的外觀和內在質量。
6、擋土墻的砌筑需要安裝排水孔,排水孔之間的間距為2至5米,每個孔內安裝直徑為10厘米的圓形PVC管。預設排水孔的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,排水孔的朝外橫坡通常為3%。上下排列的排水孔應該錯開設置,最底層排水孔距離底面的高度應該是30厘米。根據(jù)設計要求設置砌體沉降縫,通常每10米設置一道(與基礎沉降縫對應),每道沉降縫應該垂直貫穿整個砌體截面,縫寬應該約為2厘米,縫內填塞瀝青麻絮,填塞的深度不應小于20厘米。
十、砂漿試件制作
每個工作臺班制作兩組自檢用的標準養(yǎng)生試件和一組監(jiān)理抽檢用的標準養(yǎng)生試件,每組試件由6塊試塊組成。制作時,將砂漿分為兩層,每層約40mm,先后放入涂了脫模劑的試模中。用直徑為20mm、長度為200mm的鋼棒底面加工成平面的搗棒對每層砂漿插搗均勻,每層插搗25次。第二層插搗完畢后,用抹刀沿模壁插數(shù)次,使砂漿高出模壁6-8mm。試件成型后0.5-1小時,再用抹刀刮掉剩余砂漿,并抹平表面。然后在現(xiàn)場進行養(yǎng)護,一般情況下24小時脫模,并在試件上標注施工部位和日期。然后將試件分別送至施工單位和駐地辦試驗室進行標準養(yǎng)生。
十一、抹面
擋土墻在砌筑完成后需要對墻頂進行抹面處理。抹面所使用的砂漿應不低于10號,并且抹面的厚度通常為20-30mm。抹面頂部的流水橫坡度應保持在2%左右。與墻體設置相同,抹面段落沉降縫的設置要求與墻體一致。在頂面沉降縫完工后,再進行抹面處理。抹面完成后,使用C30水泥漿在沉降縫頂面勾出流水條。抹面的寬度應超出墻體頂面外側邊線2cm,俗稱為“戴帽子”。這個“帽子”應該沿著墻體下延與墻體連成整體,并且帽厚應為6cm。
十二、勾縫工藝:
擋土墻的石塊之間應該使用真正的凹縫進行拼接,不允許使用假凹縫。石塊的輪廓在勾縫之后不能被掩蓋,真實砌縫的準確位置和寬度應該清晰可見。在勾縫之前,應該檢查縫槽的深度不小于20mm,并且縫槽的寬度應該與砌縫的真實寬度一致,不符合要求的應該重新處理。對于合格的縫槽,應該充分清洗濕潤,使用比砌筑砂漿高一個標號的細砂拌制的砂漿進行勾縫,勾縫的面應該比砌體石略低2-4mm,勾縫的砂漿面應該是平整而光滑的,勾縫完成后,砌石的輪廓應該是清晰可見的。在凹縫處涂抹墨汁,可以增加美感。
十三、墻背回填
當砂漿強度達到70%以上時,方可填充墻背的填料,以確保墻體的穩(wěn)定性。應使用透水性材料分層填充并壓實,如果基坑廢料符合要求,則應優(yōu)先使用,填充層的最大厚度不得超過20厘米。墻后的排水孔應設有雙層防水土工布包裹的礫石反濾層。根據(jù)作業(yè)空間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壓實設備,在壓實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對墻體造成沖擊。在距離墻背1.0米以內的范圍內,應使用小型壓實設備如蛙式夯機、內燃式夯機、手扶式振動壓路機等進行碾壓。
十四、養(yǎng)生
在砌筑完成后,必須立即用草袋或土工布進行覆蓋,經(jīng)常灑水保持濕潤,養(yǎng)護期不能少于7天。在養(yǎng)護期間,要避免碰撞和承重。
大家是否理解了上述施工流程?希望對各位有所助益,歡迎致電咨詢。
Demand feedback